type
Post
status
Published
date
Nov 6, 2022
slug
017
summary
《大学》作为四书之首,内容丰富,值得一读
category
200 学习
tags
阅读与写作
password
Property
Mar 4, 2023 07:00 AM
author
冬冬
icon
大家好呀,我叫王冬冬。本周是我们十一月份读书的第一周。本周大家都还没有准备好,所以本周我来抛砖引玉一下,为本周的生活做一个开始。
 
王冬冬
2022.11.06

四书的相互之间的关系

我们十一月份的书是 四书:大学,中庸,论语,孟子。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表述。
  1. 大学,初入入德之门;
  1. 中庸,儒门心法;
  1. 论语,儒门心法在对话中的体现1,包含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;
  1. 孟子,儒门心法在对话中的体现2,重点在于治国、平天下;
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。
notion image
大学为先,指导整体框架;中庸为次,贯穿内部的心法;论语次之,修身为本;孟子为后,推己及人,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。

《大学》之经

本周认真研究了《大学》,对比了多个版本之后,选择了朱熹的版本,因为这个结构特别适合我们理科生阅读。朱熹将整部分内容分为了经和传:也就是大纲和细节。比如说《九阴真经》上篇为总纲,讲述修行理论;下篇为招式,讲述如何具体的修炼。传可以因时而变,但是经的理论却可以历经时间的考验而不变。
因此,下面重点讲述“经”部分的内容。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此谓知本,此谓知之至也。
这句话一共写了三部分内容:
  1. 三纲领:明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;
  1. 八目条:格物、致知,诚意,正心,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
  1. 重点:修身为本

几个问题

由于这段话不复杂,所以这里面不进行细节翻译,这里提出几个问题。

问题1,“明(动词)明(形容词)德”中的“明(形容词)德”为什么要“明(动词)”?

《中庸》有言,“天命之谓性”,每个人出生的时候的天性就是“明德”,或者武侠小说提到的“赤子之心”。只是受到后天的影响,被环境所蒙蔽,于是要洗净尘埃,见到“赤子之心”(也就是“明德”)。下面有这句话的一些其他说法。
我有明珠(也就是明德)一颗,久被尘劳关锁。而今尘尽光生(明),照破青山万朵。明心(心即明德)见性。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(菩提和明镜均为明德)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(后天污染)。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(明镜台即为明德)。时时常拂拭(拂拭即为明),勿使惹尘埃(后天污染)。

问题2,为什么要亲民?

亲民为何,两条解释路线。
第一条,“亲民”为误写,应该为“新民”朱熹有言,推己及人是也。既明明德,便要推己及人,亲民即为新民,要将自己明明德传播给他人,让他人也变新,即明明德是也。具体来说,就是教导民众。
第二条,王阳明言,此就是“亲民”而非“新民”。换成我们能够理解的话语来说,便是群众路线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为官者,不应该仅仅在上面指挥,还应当能够深入群众,发现群众的问题,并且解决群众的问题。
选哪个呢?第二个,因为第一个就是毛爷爷批判的“教条主义”

问题3,什么是至善?

朱熹有言,天道即为至善,符合天理即可。什么是天理呢?儒家的四书五经规定的道理。
王阳明呢,至善即为,此心存乎天理之即。也就是既符合内心,又符合现实,即为至善。
哪个正确呢?我觉得还是第二个适合我们,比如说,咱们现在还是四书五经的社会吗?按照朱熹的解释,这是礼崩乐坏。但是按照王阳明先生,这是符合至善的。

问题4,如何达到至善呢?

知止:知道止于至善,并且以此为目标。
定,内心安定
静,平静。
安,随遇而安。毕竟是为了实现至善的目标,在哪都行。
虑,考虑如何实现至善之境。
得,终于做了一些符合至善的工作,有所心得。

问题5,什么为本,什么为末?

明德为本,亲民为末。知止为始,有得为末。总结来说,修身为本,其余为末。

读书感悟

第一,要将文本和自己的过往知识所联系,比如“亲民”和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不能够将学习的知识束之高阁。那就等于没有读书。
第二,写作的时候,要明确好结构。分为总纲和细节。总纲要向“经”一样写的简洁明了,细节要像“传”一样引经据典,阐明清楚。
第三,古代的知识不是都为糟粕,而是有精华,只是需要我们挖掘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。什么是精华?对自己、群体、国家有用的就是精华。什么是糟粕,对自己、群体、国家没用的就是糟粕。
018 《中庸》读后感016 逻辑的几何学 一种简单的逻辑方法